窗纱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窗纱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二茶树的原产地-【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8 12:45:20 阅读: 来源:窗纱厂家

(二)茶树的原产地

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近代调查研究材料,不仅能确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而且已经明确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但对这个问题是有一个认识过程的。

1.茶树原产地之争的由来

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只是在1824年,驻印度的英国少校勃鲁土(RBruce)在印度阿萨姆省沙地耶(Sadiya)地方发现有野生茶树后,于是,国外有人以此为证,开始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了异议。从此以后,在国际学术界开展了一场茶树原产地之争。国外学者中有代表性的论点,主要是:

(1)多数学者认为茶树原产地在中国1935年,印度茶业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科学调查团,对印度沙地耶发现的野生茶树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植物学家瓦里茨(Wallich)博士和格里费(Griffich)博士都断定,勃鲁士发现的野生茶树,与从中国传入印度的茶树同属中国变种,至于茶树的某些差异,那是野生已久的缘故。1892年美国学者瓦尔茨(JMWalsh)的《茶的历史及其秘诀》、威尔逊(AWilson)的《中国西南部游记》;1893年苏联学者勃列雪尼德(EBrelschncder)的《植物科学入法国学者金奈尔(DGenine)的《植物自然分类》,1960年苏联学者KM杰姆哈捷的《论野生茶树的进化因素入以及近年来日本学者志村桥、桥本实等的有关研究报告中,都认为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日本的志村桥和桥本实,他们结合多年茶树育种研究工作,通过对茶树细胞染色体的比较,指出中国种茶树和印度种茶树染色体数目都是相同的,即2n=30,表明在细胞遗传学上两者并无差异。桥本实还进一步对茶树外部形态作了分析和比较。为此,他对中国东南部台湾、海南到泰国、缅甸和印度阿萨姆茶树的形态作了分析比较;1980年后,又三次到中国的云南、广西、四川、湖南等产茶省(区)作调查研究,发现印度那卡型茶和野生于台湾山岳地带的中国台湾茶,以及缅甸的掸部种茶,形态上全部相似,并不存在区别中国种茶树与印度种茶树的界限。所以,*后结论是茶树的原产地在中国的云南、四川一带。

(2)部分学者认为茶树的原产地在印度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英军少校勃鲁土,他继1824年声称发现印度野生茶树后,1838年又印发了一本小册子,列举他在印度阿萨姆发现野生茶树多处,其中沙地耶发现的一株野生茶树高达43英尺,胸围3英尺。为此,勃鲁士断定,印度是茶树原产地,理由是印度有野生茶树。 1877年英人贝尔登(SBaidond)步勃鲁士后尘,在他写的《阿萨姆之茶叶》中提出茶树原产于印度持上述观点的还有英国学者勒莱克(JHBlake,1903)、勃朗(EABlown,1912)、易培逊(A Ibbetson)、林德莱(Lindley)和日本的加藤繁等。他们的论据是:只有印度有野生茶树,而没有人提出中国有野生茶树;印度阿萨姆种茶树长得野,树高叶大,而中国种茶树材矮叶小。其结论是:印度种是茶树原种,印度是茶树的原产地。他们不知道中国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他们亦不知中国不但有众多的大叶茶,而且还有茶树王。

(3)少数学者认为茶树原产地在无名高地主张这种观点的有两个代表人物:一是(茶叶全书》的作者、美国学者威廉乌克斯(WHUkers),他主张凡自然条件有利于茶树生长的地区都是原产地的多源论说,认为茶树原产地应包括缅甸东部、泰国北部、越南、中国云南和印度阿萨姆的森林中。因为这个地区的生态条件极适宜于茶树生长繁殖,所以这个地区的野生茶树也比较多。二是英国学者文登(T Eden), 1958年在他所著的《茶》中写道:茶树原产依洛瓦底江发源处的某个中心地带,或者更在这个中心地带以北的无名高地。前者指的是缅甸的江心坡,后者指的是中国的云南和西藏境内,即把依洛瓦底江发源处的缅甸江心坡和中国云南、西藏等地区说成是无名高地。

(4)个别学者认为茶树原产地有两处持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爪哇茶叶试验场的植物学家科恩斯徒(CStuart)博士。1918年,当他考察中国边境发现有野生茶树后,认为在中国东部和东南部无大叶种茶树的记载。据此,他认为,茶树因形态不同,可分为两大原产地:一为大叶种茶树,原产于中国西藏高原的东南部一带,包括中国的四川、云南,以及缅甸、越南、泰国和印度阿萨姆等地;二为小叶种茶树,原产于中国的东部和东南部,这就是二源论说。

以上四种观点,除主张中国是茶树原产地外,其他三种都是从1824年勃鲁士在印度发现野生大茶树后才开始的,形成这些观点的*依据,就是中国有没有野生茶树。

2.古今中国野生大茶树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祖国,还可以从我国古今很多地方发现的野生大茶树得到进一步证明。

在我国丰富多采的茶树品种资源库中,有一类非人工栽培也很少采制茶叶的大茶树,俗称野生大茶树。它通常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经过长期的演化和自然选择而生存下来的一个类群,不同于早先人工栽培后丢荒的荒野茶。当然,这是相比较而言的。在人类懂得栽培利用之前,茶树都是野生的。即使现今,也还有半野生的茶树,如居住在云南省楚雄、南华等哀牢山上的彝族同胞都有去林中挖掘野茶苗栽种的习惯。如今广为栽培的景谷大白茶、勐库大叶茶、凌云白毛茶、乐昌白毛茶、海南大叶茶、崇庆批把茶、桐梓大茶树等早年均是野生茶树。可见,在野生茶和栽培茶之间并无*的界限,野生茶的含义应该是野生型茶树。

我国是野生大茶树发现*早*多的国家。早在三国(公元220~280年)《吴普本草》引《桐君录》中就有南方有瓜芦木(大茶树)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后茶饮,亦可通夜不眠之说。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称: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称:建茶皆乔木……,宋子安(1130~1200年)《记东溪茶树》中说:柑叶茶树高丈余,径七八寸。明代云南《大理府志》载:点苍山(下关)……,产茶树高一丈。又据(广西通志》载;白毛茶,……树之大者高二丈,小者七、八尺。嫩叶如银针,老叶尖长,如龙眼树叶而薄,背有白色茸毛,故名,概属野生。可见,我国早在1700多年前就发现野生大茶树了。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已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有野生大茶树。其中云南省树干直径在100厘米以上的就有十多株。思茅地区镇源县九甲区和平乡千家寨发现野生茶树群落数千亩,其中龙潭大茶树高18. 5米,树幅16. 4米,*分枝10.0米,基部干径143.5厘米,景东县石门大茶树高25.0米,基部干径83.4厘米。这些野生大茶树可谓是当今世界茶树之*了。

我国野生大茶树有名个集中分布区,一是滇南、滇西南,二是滇、桂、黔毗邻区,三是滇、川、黔毗邻区,四是粤、赣、湘毗邻区,少数散见于福建、台湾和海南省。主要集结在30°N线以南,其中尤以25°N线附近居多,并沿着北回归线向两侧扩散,这与山茶属植物的地理分布规律是一致的,它对研究山茶属的演变途径有着重要的价值。

在上述4个分布区中的野生大茶树,以云南省的南部和西南部为*多;其次是四川省的南部和贵州省,这些地区的茶树多属高大乔木树型,具有较典型的原始形态特征,且常见与山茶科植物如大头茶(Polyspora atillaris(Roxb)Sweet)、木荷(Schima wallichii choisy)、拎木(Eurya acuminatissima Merr)、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Wight et Arn.) Sprague)、石笔木(Tutcheria spectabilis Dunn)以及山茶属植物瘤叶短蕊茶(C.muricatala Chang, sp.nov.)白毛红山茶(C.albovillosa Hu, sp. nov.)、油茶(C.olifera Abel)、山茶(C.Japounica Linn.)、厚短蕊茶(C.pachyandra Hu)等混生,形成山茶科植物的分布区系。此外,在粤、湘、赣毗邻区是苦茶*集中的地区,其中尤以南岭山豚两侧*多,如江华苦茶、蓝山苦茶、安远苦茶、丰州苦茶、横坑苦茶、思顺苦茶、酃县苦茶、贺县苦茶等。苦茶由于含有较多的酚酸物质,如黄酮类和花青素,再加构成茶叶苦涩味的重要成分如表一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一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ECG)含量较高,使茶汤具有很浓的苦味,如乳源苦茶一杯中放叶数片,便苦似黄连,难以入口。苦茶的生理机制虽需深入研究,但其有着重要的潜在利用价值,如可筛选出适制优质红茶品种,还可研制药用茶等。总之,自古至今,我国已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时间之早,树体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性状之异,堪称世界之*,这是国家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份。有关野生茶树性状等,详见本书第四篇。

3.中国西南部是茶树原产地

有无野生大茶树,固然是确定茶树原产地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发现有野生茶树的地方,不一定就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和印度同是世界两个文明古国,目前两国都有野生大茶树生存,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当印度人还不知种茶和饮茶,更不知道印度有茶树‘的时候,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却已有数千年历史了。只是到了1780年,英国人和荷兰人才开始从中国输入茶籽在印度种茶。有的学者说印度是茶树原产地,乃是1824年英国军人勃鲁士在印度阿萨姆发现野生茶树以后的事。自那以后,许多植物学研究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茶树原产地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近几十年来,我国的茶学工作者又从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出发,结合茶树的自然分布与演化,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深入地分析与论证,进一步证明了我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

(1)从茶树的自然分布看,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前面已经提及,茶树所属的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起源于上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纪,它们分布在劳亚古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的西南地区位于劳亚古大陆的南缘,在地质上的喜马拉雅山运动发生前,这里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是当时热带植物区系的大温床。我国植物分类学家关征镒在1980年出版的《中国植被》一书中指出:我国的云南西北部、东南部、金沙江河谷、川东、鄂西和南岭山地,不仅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避难所,也是这些区系成分在古代分化发展的关键地区……这一地区是它们的发源地。截止目前为止,全世界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计380余种,而在我国就有15属,260余种,且大部分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一带,并还在不断发现之中。已发现的山茶后约有100多种,在云贵高原就有60多种,其中以茶树种占*重要的地位(参见胡先骕《植物分类学简编》)。苏联学者乌鲁夫在《历史植物地理学》中指出:许多属的起源中心在某一个地区的集中,指出了这一植物区系的发源中心。由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高度集中,表明我国的西南地区就是山茶科植物,也是山茶属植物的发源中心,当用茶的发源地。

印度原包括在冈底古大陆之内,它是与劳亚古大陆并不相连接的另一个大陆,当然也谈不上是高等植物区系的发源中心了。

(2)从地质变迁看,我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自喜马拉雅运动开始后,我国西南地区的地形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形成了川滇河谷和云贵高原,特别是近100万年以来,由于河谷的不断下切,高原的不断上升,使*高差达 5000~6500米,从而使西南地区既有起伏的群山,又有纵横交错的河谷,地形变化多端,以致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小地貌区和小气候区,在低纬度和海拔高低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使平面与垂直气候分布差异很大,以致使原来生长在这里的茶树,慢慢地分量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气候之中。位于热带高温、多雨、炎热地带的,逐渐形成了温润、强日照的性状;位于温带气候中的,逐渐形成了耐寒、耐旱、耐荫的性状;位于上述两者之间的亚热带地区的,养成了喜温、喜湿的性状,从而使*初的茶树原种逐渐向两极延伸、分化,*终出现了茶树的种内变异,发展成了热带型和亚热带型的大叶种和中叶种茶树,以及温带型的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

同时,自第四纪以来,由于我国西南的某些地区,历经多次冰河期,如同其他植物一样,对茶树也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云南由于受到冰河期灾害较轻,因此对那里的大叶种茶树影响较少,保存下来的野生大茶树也是多。按中国科学院的《中国区域地层表草案》所述:四川的受害地区主要在青衣江流域、峨嵋山区、大渡河流域和东部涪陵以东的乌江中下游一带。在川南、黔北、黔南等地受害较轻。虽然大批生长在冰河地区的茶树遭到毁灭性打击,但在受害较轻的四川南部和贵州一带,以及生长在河谷低地温暧地区的茶树得以生存,其后代就是今天零星分布在川南和贵州各地的野生大茶树。而通过自然筛选,向着温暖、湿润方向发展的,就成了大、中叶种的小乔木型茶树;向着抗寒、抗旱方向发展的,就成了中、小叶种的灌木型茶树,这就是我国西南地区,主要是云南、贵州、四川三省茶树,既有大叶种、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存在,又有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茶树混杂生存的原因所在。植物学家认为:某种植物变异*多的地方,就是这种植物起源的中心地。我国西南三省,是我国茶树变异*多、资源*丰富的地方,当然是茶树起源的中心地了。

(3)从茶树的进化类型看,我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茶树在其系统发育的历史长河中,总是趋于不断进化之中的。因此,凡是原始型茶树比较集中的地区,当属茶树的原产地所在。茶学工作者的调查研究和观察分析表明:我国的西南三省及其毗邻地区的野生大茶树,具有原始型茶树的形态特征和生化特性,这也证明了我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综上所述,中国是世界*早确立茶字的字形、字音和字义的国家,现今世界各国的茶字及茶叶译音均起源于我国;我国有世界上*古老、保存*多的茶文物,我国的西南地区,主要是云南、贵州和四川,是世界上*早发现、利用和栽培茶树的地方;那里又是世界上*早发现野生茶树和现存野生大茶树*多、*集中的地方;那里的野生大茶树又表现有*原始的特征特性;另外,从茶树的分布、地质的变迁、气候的变化等方面的大量资料,也都证实了我国是茶树原产地的结论。而我国的西南地区,主要是云南、贵州和四川则是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铜仁产品设计

呼伦贝尔产品设计

通化工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