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纱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窗纱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三高流毒作祟破发猛于虎-【资讯】

发布时间:2021-07-14 18:18:50 阅读: 来源:窗纱厂家

破发,历史上出现过几次。最早应该是在2004年的6月份,如广汽长丰(600991)、济南钢铁(600022)均出现过破发,但首日收盘时均是红盘报收,真正意义上的首日破发来自于当时的中小板新股苏泊尔,首日收盘价较发行价跌8.27%,随后宜华木业(600978)、美欣达相继在上市首日破发。此后仅在2006年出现过中国国航的上市首日破发,随后新股的金身一直没有被撼动过。直到2009年四季度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随着高价、高市盈率发行的同时,也带来了破发现象的频繁出现,尤其是首日破发现象。

在2010年1月份,中国化学(601117)、正泰电器(601877)、台基股份(300046)等公司相继在上市后10天内就跌破发行价。1月28日,中国西电(601179)成为继2006年中国国航之后又一家在上市首日破发的公司,随后又有10家新股公司在上市后10个交易日内股价跌破发行价。

这还不是真正的高峰,统计数据显示,在2010年的5-7月份,这段时间里有19家新股上市首日收盘价低于发行价,另有20多家公司在上市后10个交易日内股价曾跌破发行价。其中创业板公司上市首日破发主要集中在2010年5月20日,奥克股份(300082)与劲胜股份(300083)均在挂牌当日跌破发行价,紧随其后的是5月26日上市的康芝药业(300086)。而中小板新股首日破发在2010年2月有两只,分别为高乐股份(002348)和浩宁达(002356);5月则达6只,6月有两只,7月有5只。9月29日,润邦股份(002483)首日破发,随后便再没有出现。时隔数月后,2011年1月13日上市的沪市主板股票华锐风电(601558)和创业板的秀强股份(300160)两只新股联袂出现首日破发。

如今严重和密集的新股首日破发是20年来所没有的。尤其是13日挂牌交易的先锋新材(300163)出现了首日向下触碰跌停线而实施临时停牌,临时停牌不稀奇,但跌停触发这是非常罕见的。1月18日风范股份(601700)、司尔特(002538)、新都化工(002539)、亚太科技(002540)、鸿路钢构(002541)五只上市新股齐齐地上市首日破发,这也是首次。

谁之祸:三高、投行只是推手

“新股破发主要还是因为市场情绪较为恶化”,深圳市太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王亮昨日向记者表示,“加上年底资金面趋紧,原来炒新股的资金都在观望了。创业板集体走弱,中小板指数目前看完全是下降通道,这些都给参与炒作的资金敲响了警钟,高估值品种风险已经巨大。”

此外,他认为,投行的态度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投行现在肯定还是能捞一把是一把,越是末日越疯狂。无论在香港市场还是内地市场,投行都是先发出去再说,不会考虑二级市场的感受。

湘财证券分析师徐广福认为,三高(高市盈率、高发行价、超高募集比例)发行,再加上持续的巨额融资和短期市场资金面吃紧,必然导致破发。

自IPO重启以来,新股发行PE出现明显高企。据同花顺(300033)统计,2006年全年新股首发市盈率均值为24.25倍,2007年为29.67倍,2008年为26.75倍。而从2009年开始,新股发行市盈率大幅攀升,一下子冲高到53 .33倍,2010年为59.33倍,而今年以来首发市盈率的均值更高达79.21倍。

徐广福认为,虽然历史上也曾经多次出现破发之后,市场底部随之到来的市场现象,但当时市盈率发行是定在20倍以下。目前动辄四五十倍的发行市盈率依然高企,市场自然难言底部。

相比之前几年出现的破发新股,之后都很快随着市场的回暖出现过大幅的上涨,这是源于当时的新股发行制度,虽然说一级市场几乎被大资金所掌控,但总体上发行价格较低,个股价值的含金量高,破发并不是因为其本身有风险,而是市场处于弱势,那么当时的个股破发并不是风险,反而是机会。

如今的大量新股上市就带着非常大的泡沫而来,传统行业的公司却要加上科技、新兴产业的概念,连涪陵榨菜(002507)、星河生物(300143)都以数十元价格发行,这样破发的风险远远大于机会。

新希望:存量发行和市场化

今年年初证监会的人事变动似乎让市场看到了新股制度改革的曙光。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证监会两大权力部门 发行部、基金部的人事调整,正在引发证券市场的关注。证监会发行部副主任王林拟调任基金部主任,而外界关注的证监会发行部主任一职则有多个传闻人选,其中包括现北京证监局局长刘春旭、证监会稽查局原局长李鸣等。

继2009年6月10日推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之后,2010年11月1日,证监会正式启动第二阶段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从四大方面向纵深推进发行体制改革。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压缩了二级市场打新收益,但发行定价是越来越高。王亮认为,投行、企业都喜欢高发行价,有的参与询价的机构不喜欢高价格也没有办法,所以即便扩大询价机构的范围也解决不了高发行价。

申万研究员刘均伟、杨国平认为,存量发行马上推出的条件尚不具备。强化询价对象责任机制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改荷兰式投标为美国式投标,目前询价制度采用的荷兰式投标方式在二级市场处于牛市氛围时,容易引起新股定价偏高;而在二级市场下跌时,高价发行的新股则面临破发的风险,从而加大投资者申购的风险;二是扩大新股网下发行比例。

徐广福从另外一个方面给出了答案,他认为,新股发行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虽然能对询价机构、保荐商、其他各中介机构的约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但二级市场普通投资者的意愿并没有得到充分反应。如若二级市场开盘即告破发,甚至直接发行不出去则对拟上市公司和保荐商构成最直接的约束,发行三高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从短期市场来看,三高问题尚难完善解决。其实质意义在于这是个拟上市公司、保荐商、投资者等多方博弈的类似场所。在短期市场容量没有充分大的情况下,这一现象短期仍将维持。随着市场容量的急剧扩大,甚至出现诸多无人问津的仙股,则市场定价机制自然强制约束三高现象。

不过,从管理层近期的态度来看,IPO的发行与市场化基本上还很远,IPO的节奏实际上是应该随着行情涨跌加速和减速的,但新股发行脚步并没有放缓。根据沪深证券交易所公开信息,1月24日至1月28日这一周,新股发行将达14只,为2011年以来单周发行最高纪录。

前不久,有证监会的官员称IPO的节奏不会因为破发而改变。而此前,2010年年初也出现了破发潮,IPO并未停步而是加快了。另一方面,新股频频破发却又能频频高市盈率发行,说明定价机制还有完善的空间;而中国经济在全球表现最好、股市最差,也反映了A股目前不能回避的问题。

采写:南都记者 王涛

山西美容拓客联系觅韵蓝光水魔方

回收华为GX1机身壳子长期采购手机

PVC塑胶地板

西门子代理商

硫磺粉